请保留好乡村朴素美感

编辑单位:广州德立游艇码头工程有限公司

编辑日期:2017-11-02

来源:互联网

 

       相比国外的庄园外交,为什么很难在中国农村找到一处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会场?曾大量出现在山水画中诗意栖居的乡村哪里去了?2014年,主持完成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暨APEC会址总体规划后,轰伟开始更多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此后,轰伟开始悉心研究中国古代乡村和国外知名庄园发展史,并创办风土国际规划设计研究院,逐渐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乡村。也因此之故,他所在的风土研究院开始通过一个个案例融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乡村建设大潮。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概念一出,备受各方关注,有分析甚至将田园综合体视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范式。轰伟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田园综合体源于基层实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但其聚合了以前很多乡村建设理念所缺乏的元素,符合农村振兴的方向。至于田园综合体能否成为乡村建设终极解决方案,还要看接下来的具体实践。

乡村建设多次探路

       在田园综合体概念提出前,中国乡村最近10年已历经三次大规模建设,轰伟将其归纳为新农村改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3个阶段。

       世纪初年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是第一阶段,由长三角、珠三角一带发达省市的农村率先起步,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工业补给农业,倡导农村生活环境小区化、模式化。但由于规划编制滞后、建设资金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等原因,新农村改造导致千村一面,脏乱差问题严重。

       2013年后,随着“美丽乡村”口号的提出,全国掀起大规模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等理念纳入其中,由此掀开了新一轮乡村形象改造工程。

       轰伟观察到,在此建设大潮中,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不顾实际大拆大建,盲目改造古村落。北方某个历史悠久的古村遗存的大量红砖砌成的民居和古堡,被统一改造成青砖灰瓦的江南水村风格;原本历经岁月沧桑的古城门,也被硬性改造成崭新呆板的青色。

       今年5月,福建省住建厅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负面案例,直指乡村整治过程中“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甚至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等突出问题。

       “大规模的建设带来竞争同质化,很多早期乡村旅游点正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与发展瓶颈。美丽乡村建设是第二阶段,但存在着可持续性弱、缺乏产业带动、过度设计、模式单一等问题,新一轮乡村建设需要更科学可行的理念。”轰伟说。

       2016年,特色小镇受到住建部等部委力推,由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理念。“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导向,给乡镇在产业多元发展上带来巨大飞跃,模式可复制性强,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对乡村缺乏尊重、城市园区模式导向严重、乡村文化构建失策、环境破坏大等问题。”轰伟说。

       综合分析各阶段的乡村建设实践,轰伟表示:“目前所有的建造模式都是从城市角度研究乡村,忽略了乡村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而且,大都由不同政府部门提出,由地方政府主导实施,没能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田园综合体是继特色小镇之后提出来的新概念。归纳起来,可以把新农村改造叫2.0,美丽乡村叫3.0,特色小镇叫3.5,田园综合体是3.X。”在轰伟看来,田园综合体相比以往融入了更多乡村发展的必要元素,但目前其概念还未明确,是否能成为乡村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还有待检验。

新农民才是乡村主体

       “我们真正要走的是一条‘农民、农村、农业’协同发展的乡村现代化道路。”轰伟认为,农业需要什么样的主体来实施,如何吸引这些主体进入乡村、留在乡村,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在对中国古代乡村和国外庄园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轰伟获得了很大启发。“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乡绅乡贤始终是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如今保留的名村名镇,无一不出自他们之手,温州的楠溪江古村落,耕读结合、诗礼传家,是中国耕读社会文化形态的活标本。”

       而国外知名乡村的共同特征则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农业景观化,休闲产业成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同时注重历史文化保留与延续,实行一二三产融合。

       他举例说,法国的普罗旺斯有“法国农场”之美称,就是产业良好互动的典范;纳帕是美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拥有以葡萄酒产业为主的多个主题庄园,当地围绕葡萄种植和酿造形成了制造业、医药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全产业链的集合。

       受此启发,轰伟提出了自己的乡村发展新主张,并将其命名为创意乡村(乡村4.0)。“我们希望未来的田园综合体能够跟乡村4.0进行一个紧密的联合。”在他看来,乡村未来发展应涵盖“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三大方面,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新农民应发挥主导作用。

       轰伟谈道,新农民即职业式农民,是农业新时代的知本式农业人才,他们有技术、有知识、有资本,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领头羊。“新农民是职业,不再是身份,是市场经济契约下的自由选择,无异于任何一种职业。”

       新农村即休闲化农村,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美丽农村,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房屋建筑,而是庄园集群、风景区与风情村镇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通过庄园、农场等载体,因地制宜、因地而异承载农业与服务业,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等功能。

       轰伟说:“在国外你会看到城乡没有区别,农场、菜市场、居住区、公司等都在一起,没有具体划分。我们的划分就很清晰,这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把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融合,这是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他介绍,新农业即三产型农业,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包括附着型与延伸型两类。附着型是指高端三产与田园的结合,包括休闲农庄、度假庄园与森林学校等;延伸型指将原本就在农村的一产进行三产化,包括观光农庄、创意农园与市民农园等形式。

如何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

       郑州二七区樱桃沟,因拥有万亩樱桃树,且丘壑纵横、风景宜人,成为远近知名的农业旅游观光地。近年,随着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理念的提出,当地政府希望将樱桃沟升级打造成田园小镇。

       轰伟告诉记者,在接到樱桃沟乡村规划设计任务后,他们希望将自身关于乡村建设的理念付诸实施,把未来的樱桃沟规划成中国首个创意乡村社区。“这既是一个创意乡村,也可以称之为田园综合体。”

       “中国乡村目前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缺、居住品质差、环境管理弱、产业发展单一、科技程度低等五大难题,必须从对象入手调整人口结构,在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经济运营模式,实现乡村良性转变。”轰伟说。

       他说,要真正实现激活乡村活力,必须实施5个现代化措施,即构建农业生产职业化、生活方式休闲化、基础设施生态化、服务管理专业化、居住环境野奢化的乡村新文化体系。

       轰伟告诉记者,未来在樱桃沟知本化的新农民将是主体,构建包含上下游产业及关联产业,涵盖生产、配套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樱桃全产业链。农业生产包括乡市小镇和现代化农业两大类,农民可以土地等资产入股分红,培训后还可受聘于不同企业,从而获得3倍于以往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才、资本、产业向乡村的集聚,带动形成一种崇尚自然的乡村休闲方式。

       在规划中,他们借助一些适合乡村的科技成果和智慧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实现基础设施生态化。比如,他们将借助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海绵乡村设计,就近吸收、存续、渗透、净化雨水,整体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为设计理念,还引入分散式微排污、分散式微能源、分散式微服务、独立慢行微交通、智慧乡村管理系统等。

       而对于樱桃沟现有民居,轰伟说,他们会遵循“最大保护、最小干预”原则,从当地自然文化中提取特色优势元素,尽可能保留乡村朴素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