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爆!米兰世博会 中国国家馆征服了世界人民的心!

编辑单位:广州德立游艇码头工程有限公司

编辑日期:2016-10-13

来源:互联网

 

       2015米兰世博下各大国家的场馆建筑。扣合本次世博主题"滋养地球,生命源"(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这次世博场馆建筑呈现很大一个特点:建筑本身的环保性。无论是节能建筑或是可以净化空气的建筑,换言之,这也将是一次文化最多元的“绿色建筑”大展。

中国国家馆: 竹编屋顶+模拟“稻田”。


       中国国家馆总面积为4590平米,是这次世博第二大规模的场馆。经过多次评比,最终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总方案获选。
       中国馆主题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场馆建筑外形起伏蜿蜒,灵感源自田野上的“麦浪”,屋顶则采用竹编材质,通过传统竹编工艺选择不同的透光率,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减低人工照明的能耗。而展陈设计包括五部分,主题分别为:序、天、人、地、和。另外场馆周围以及内部广场以一根根LED枝干装置覆盖,逼真模拟稻田。

 

企业馆:万科馆成热门建筑。


       除了国家馆之外,我们还将看到两大来自中国的场馆:企业联合馆、以及万科馆。其中万科馆也成为今年米兰世博最受关注的建筑之一。
       万科场馆内纵横的竹枝上摆放的200余块多媒体屏幕将展示以“食堂”为主题的短片。从普通社区居民的生活视角呈现中国城市生活景象。
万科馆目前已经竣工,蜿蜒的红色外观夺人眼球。
       Libeskind,这位犹太裔建筑师以一系列博物馆设计闻名。Libeskind赋予万科场馆鲜红的弯曲外立面,4000块红色陶板沿着犹如盘龙般的建筑层叠旋转而上,陶板在不同光线下可以变色,放似龙鳞。此外建筑本身盘旋的造型灵感也源自我们的山峦、梯田等象征景象。
       作为目前世博场馆建筑最先完工的一座,“万科馆”的主题是“食堂”,意欲展示我们的农耕文明。操刀万科场馆主设计的是建筑大师Daniel 至于万科在场馆内展示的重心,是从一个社区居民的角度看待饮食、生活、食物和可持续发展的变化。

 

英国: 巨大的“蜂巢”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由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操刀的英国馆让众多人印象深刻,而今年,英国在米兰世博的国家馆也同样具有一种“密集感”,由擅长公共空间雕塑装置的艺术家Wolfgang Buttress主领设计。

 

德国馆:最大的国家馆


       德国馆是本次世博占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馆,由几家创意工作室联合设计,其中建筑设计主要由德国的Schmidhuber事务所操刀设计。建筑名为“灵感的田野”(field of ideas)。
       入口的坡道通往建筑的空中平台,坡道采用各种色调的木材平铺。德国馆的西南角,一个“德国广场”提供了一个聚集、表演、活动的场所。建筑首层的斜向阶梯座位与餐厅,能容纳350人。而主屋顶以白色弧形拉伸织物建构,可以遮阳,还连接了室内外空间。

 

意大利:可净化空气的“森林”国家馆


       作为这次世博会的主办国,意大利的场馆无疑被关注。意大利国家馆由罗马Nemesi&Partners建筑事务所设计,这个总面积达13000平米的建筑以“城市森林”为主题,建筑物本身树枝形状交叠的白色外观,采用一种特殊水泥的材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成分,并转换成惰性盐成分。除了净化建筑物周围的空气,这个场馆通过光伏玻璃装置来自我产生能源,用以维持场馆入口广场的灯光照明。从结构外观到建筑本身功用,贯穿着“森林”所暗示的环保自然主题。

 

美国:灵感源自谷仓,“食物2.0”


       美国在今年世博的国家馆,拥有一个灵感源自“谷仓”的建筑结构,由James Biber创立的建筑事务所担纲总设计。展馆以“食物”为主题,最明显的是建筑物外部层叠的农作物——仿佛一个垂直农场,这些作物将以雨水系统进行浇水。
       场馆入口处的通道采用循环回收的美国常见的木板路木材制成,一直延伸到二楼。此外,建筑外部大量使用光伏电池板供给场馆能源。当然,在这里你也会品尝到几类代表性的美式快餐,从汉堡到热狗——由场馆周围一排美国街头的经典餐车贩售。

 

法国馆


由巴黎的XTU建筑事务所担纲总设计,拥有显著的木质结构外观,展示农业生产。

 

越南馆


       越南馆由Vo Trong Nghia建筑事务所操刀,一个个塔状的竹结构给这个国家的自然风貌给出诠释。

 

奥地利馆


       奥地利馆主要由PENDA事务所设计,木结构中暗藏植物的种植,游客有机会亲自栽培种子。

 

俄罗斯馆


       屋顶也是花园,长出30米的结构作为观景台。

 

阿塞拜疆馆


       蜿蜒的木质结构与玻璃组合,开放透光。

 

马来西亚馆


       椭圆球形的木结构建筑彼此相连,灵感源自种子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