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有风,帆影点点”,作为滨海城市,帆船这个曾被贴上贵族、小众标签的舶来运动,如今已成为青岛海边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岛市海洋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提升滨海旅游业发展质量,《青岛市邮轮游艇帆船码头专项规划》于28日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期限至2050年。
作为港口型城市,今年年初,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的开工,让青岛距离建设成为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港“再进一步”,并向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昂首阔步。
而近年来,“帆船之都”也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响,成为青岛的城市品牌。然而,在为自身取得巨大发展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自身发展的“软肋”:海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位,导致产业化支撑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甚至形成发展“瓶颈”。为大众所熟知的奥帆中心、银海大世界两处船艇码头,多为私人俱乐部形式或已承包给私营企业。这些以服务“小众”或盈利为目的俱乐部,其入会费和泊位费等,远非大众消费所能承受。
如何让“高大上”的帆船赛变得接地气、通人气,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何让青岛崛起为国内邮轮母港的“新高地”?这正是青岛出台《青岛市邮轮游艇帆船码头专项规划》的初衷。《规划》以“统筹海陆发展、保护岸线资源”为前提,建立了问题与目标双重导向的工作思路,通过现状资源评估摸清家底,明确青岛市可以布局码头的岸线资源;按照相关规划提出的保护利用要求,借鉴国内外案例,提出了青岛市邮轮、游艇、帆船码头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构建了青岛滨海岸线八大码头群的整体空间布局,分区域、类别、时序进行规划设计指引并就规划编制后如何深化推进,提出实施建议。
随着《规划》的正式落地,青岛也明确了一个“明晰且有力”的目标——结合青岛市滨海资源和空间发展战略,通过推进邮轮游艇帆船码头建设,将青岛市打造为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港、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游艇目的地和帆船水上运动中心。
与此同时,今后青岛的海洋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将遵循“6大原则”,即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原则;严格管控围填海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码头设施的原则;陆海统筹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优先发展公益属性码头的原则;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整个规划布局中,全市共规划4处邮轮码头、55处游艇帆船码头和13处帆船下水点。此外还布局形成8大码头群,分别是田横码头群、鳌山湾码头群、崂山风景区码头群、东岸前海码头群、环胶州湾码头群、唐岛湾—薛家岛码头群、灵山湾码头群和龙湾码头群。
具体来看,4处邮轮码头包括大港邮轮港、奥帆中心邮轮港、欢乐滨海城预留邮轮港、西海岸预留邮轮港。规划新建大港邮轮港,完善提升奥帆中心码头,预留欢乐滨海城、西海岸前湾港区周边的邮轮停泊港建设条件。
在55处游艇帆船码头中,大型游艇帆船码头1处,结合大港邮轮港建设;中型游艇帆船码头15处,结合城市新区公共中心或现状有条件的码头建设;小型游艇帆船码头39处,结合滨海旅游资源、海岛以及现状有条件利用的码头设置。
13处帆船下水点则包括女岛北侧、神汤沟、规划展览馆、三浴西侧、汇泉湾东侧、欢乐滨海城、星河湾、西大洋、胶州滨海、绿岛嘴、唐岛湾公园、城市阳台、风河河口,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站在“体育+旅游”的风口之上,《规划》的修订,将有利于统筹城市海陆空间发展,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动青岛市海洋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滨海旅游业发展质量,为青岛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海上运动产业基地、滨海现代文化名城和国内外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奠定了规划基础。
转载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