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单位:广州德立游艇码头工程有限公司
编辑日期:2016-10-08
作者:唐饶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之前和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墨菲·扬(Murphy Yahn)一起工作,尤其是在某些大型商业项目合作中的经验,比如:DancingTower, 撒哈拉Mall (Sahara Mall)等。我个人首要的的设计原则之一是商业室内设计应该和建筑设计的语言统一,它应该烘托甚至强调建筑本身的独特特征。在设计DancingTower 的商业群房的时候,我们重点强调项目本身流线的圆滑特征,那种好似鹅卵石被溪水冲击了数百年后的圆滑和流畅的感觉。项目合作中,扎哈十分尊重并认可我们对商业设计的专业性, 最终将我们的设计成果完整的融入了总体设计方案里。
在设计撒哈拉Mall (Sahara Mall)的时候,我们着重强调建筑本身的结构外露、工业化设计的简洁之美。这种设计形式重点体现在某些细节上:例如扶梯以及玻璃电梯内部的机械结构暴露。我们还创造性的提出了无柱中庭的概念,最终经过与结构工程师的通力合作,运用将中庭楼板用钢架吊起的方式,从而实现了这一构想,成为了项目一个有趣的设计特色。
艾恩mall (Al Ain Mall)的设计是以强调阿拉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鲜明对比为最大特点的,我们运用了阿拉伯民俗的集市类的建筑风格,创造出一个“建筑中的建筑”:在一个全新的mall 的中庭位置设计一个阿拉伯传统露天集市-苏克(阿拉伯语Souk)Market Place,并且在后期招商时也集中于汇集当地的如波斯地毯等手工艺术品类的进驻。其实之前在迪拜,我们已经有过创作主题娱乐和商业结合为一体的购物中心的项目经验,这种模式可以给人们带来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当顾客来到购物中心,他们会被不由自主的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穿越时光,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一个世纪前的城镇,沉浸在一千零一夜的神化故事当中。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所观察和思考的中国设计特性。从2011年我来到上海之后,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目前正在高速进行中的城市化建设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将从目前的50%发展至55%,并且这一数据计划将于2050年上升至65%,这迅猛的发展速度给建筑师提供了很多发挥才能的机会,这不由让人自主的联想起德国二战后的重建, 很多建筑师在这么大规模的建造过程里得到了许多珍贵的经验,例如罗伯特·克瑞尔(RobKrier), 在这段时间总结了大量城市设计的实战经验,并发表了很多相关著作。
中国现在虽然有大规模的建设机会,但通常由于快速的发展的节奏,致使设计过程和时间被过分压缩,过于追求数量和速度往往导致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忽略,同时也错失了大量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机会。回看西方的城市发展史, 中国的现状和国情与之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可以借鉴、总结其经验,但决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直接套用在中国现实的城市设计项目之上。比如说西方的过于郊区化(Suburbansprawl)带来的严重问题,造成人们出行过于依赖汽车,加之对个人私密性的特别重视,每一栋别墅都是单独隔离开的,从而造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但是在亚洲,尤其中国,更多的是高密度住宅小区,这种小区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交流机会,比如每当带自家孩子在小区花园散步时,遇到别家的小孩的机率是非常大的,他们会从小一起玩大,互相学习,交流,家长互相间也很熟悉,从而衍生出对居住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另外,一般小区的底商会是一些酒吧餐饮业态,到处都是室外咖啡座椅和阳伞,在业主出入小区的时候都能听到酒吧里传出来的吉他和歌声,难以寻找到安静的地方。所以说中国被与西方某些国家相反的问题困扰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更好地创造出高密度城市综合性项目。北京的人口目前已经是将近3千万,比澳大利亚的全国人口总数还要多7百万。一线城市的人口基本饱和,土地稀少而且昂贵,这时规划部门会很自然的考虑怎样往郊区扩展,此后就会面对和西方50年前一样的问题——郊区化,后果是更长的通勤时间,动车数量的增加,能源的浪费,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会失去高密度社区式、综合式、促进互动和社交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路口”,需要非常慎重的考虑怎样为人们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互动和社交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肩负着责任和使命,需要在从西方的经验教训中吸取经验的同时创造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城市建设模式。我个人通过研究和思考认为,一个比较高密度社区式的景观花园小区,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是最适合中国现在国情的居住模式。
我最近在赫斯科设计的台州 (Shopping Village) 项目,这是一条欧式风情商业街,但同时具备并体现了传统村落里街道和空间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尺度宜人的街道, 安静喝咖啡的小庭院。另外一个项目是杭州华帆商业综合体,它结合了未来高科技,运用了虚拟和真实混搭,形成了以娱乐体验为主的、可以举行公共商业活动的、第三生活方式为主的城市商业广场。贵州大沙河度假村商业街是一个结合休闲度假和商业的敞开式商业步行街。它是个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少年儿童娱乐设施,社区医疗中心和屋顶游泳池的新一代集旅游,娱乐体验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项目。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洲的传统村落都有一些尺度宜人,人性化的街道和房屋。这些城市和村落的空间尺度及比例是工业革命之前城市的建设的特征,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汽车使用变得普遍,街道也随之变宽,40-50米宽的大道比比皆是。城市扩张,郊区化程度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翻倍的增长,城市环境拥挤,污染,交通堵塞,能源极大浪费, 整齐划一的城市表皮取代了之前的独具文化特色城市特征,所有的城市都看上去千篇一律。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产品、文化大量的涌进国内,对中国在各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时装风格,餐饮模式,度假形式,生活方式,建筑形态等等,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失去了它原有的基因,恰恰相反,中西方混合碰撞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和活力,它打下了中国现代文明的基础。
中国古都,如北京,西安的城市规划层次都是非常分明的,皇宫为中心地带,然后一环一环往外扩散。四合院空间组织也是如此,离街最近的房间和空间是比较公共的,越往深处越私密。四合院的外围通常是佣人房,而洗手间,厨房在外围的侧翼,祖父祖母卧室及餐厅在内翼,主人客房,卧室和庭院位于整个四合院最深处。国内外有很多优秀的商住综合体小区的案例,日本东京的东云柯顿街(ShinonmeCodan Court)就是一个优秀的现代商住综合体作品,它包含了东方传统意义上的空间的层次感,在复杂的商住空间关系里,它有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相对私密空间并明确定义了各层次空间之间的过渡和边界。一层相对来说比较公共的,属于商业空间,二层的屋顶花园是半私密空间,而高层中空中花园属于相对私密的空间。
最后我想强调好的城市广场对它所在的城市和市民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社交是社会及人类最基础的需求,而提供恰当的社交空间是我们建筑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城市广场、公园,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好的城市广场和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的话,那么这个城市的级别不会很高,也不会有吸引人才的魅力,有人说过一个吸引人的城市就像一个火爆的派对,能让所有的人都很开心,一个城市的魅力直接影响到它的发展前途。
欧洲有一些有名的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广场,在这里可以看出城市街道,广场是人们生活、社交和各种商业,政治的活动中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一个成功的城市广场是随着周边围合的建筑立面建设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的,它不只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特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每当建筑师设计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时,一定要顾及到它周边的情况,因为城市广场不是一个隔绝独立存在的空间,它和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地理是不可分割的。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的缩影,它可以让人们放松又充满乐趣,一个空间中可以同时实现多功能,例如举行演唱会,集市,及其他各种大型活动。一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就是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它是纽约的标志,游客必去的景点,夏日人们在这个广场的树阴下喝咖啡和朋友闲聊,冬天大家在这个溜冰场和圣诞树下滑冰玩耍,纽约人宁愿绕远也要走到这,来看看广场里有时举办的户外音乐会,它是纽约灵魂和吸引力最典型的所在之处之一。
然而上海世纪公园和法国的拉德芳斯 (La Defense) 则是与之完全相反的两个案例,它们都有巨大空旷的空间,地标性摩天大厦,然而这些因素都会让活动在其中的人感到不舒服、渺小,此外,因为缺乏遮荫设计,空旷的广场暴晒在夏日的阳光下,特别热;然而超高层之间的穿堂风效应,导致冬天非常寒冷,你可以想象寒冷刺骨的寒风迎面吹过来,在空旷的广场上毫无阻挡的穿过。另外,这两个地方完全没有围合感,如此空旷的大面积的广场并不能算是有意义的积极空间,而且它们两个地方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缺少特点,,这也证明了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的空间是千篇一律,乏味和没有吸引力的。
我认为中国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商业项目只是单纯体现了西方的消费主义的理念,另外某些所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建筑,只是肤浅的使用了某一种建筑风格元素,或者是很具象的用建筑形体来体现当地特色,而没有做到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当地特点和空间的关系。我希望能使用现代手法在综合性项目里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是从它的空间关系里来体现出来的,例如在传统村落里的尺度宜人的街道,适宜停留的休闲聚集空间,再或者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此外,在这些空间组织方面又延续了像传统四合院似的空间等级及层次感,例如公共空间,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层级和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