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浮桥工程

(1)项目总述

项目名称:辰山矿坑花园景观浮桥

项目地点:上海市辰山植物园

建设规模:202公倾

建造单位:广州德立游艇码头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荣誉:2012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景观设计综合类荣誉奖;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提名 

 

(2)项目概况

       辰山矿坑花园景观浮桥位于上海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道路和辰山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景观浮桥是矿坑花园的主要通道,全长约160米,宽1.6米,整座浮桥采用模块结构,由特制浮箱、钢结构和进口防腐木面板组成。浮桥紧帖在低于地平面30米的水平面上,行走在上面宛如走在水面上,此时身边的峭壁恍惚要倒塌,加上浮桥的小小的摇摇晃晃感觉,别具匠心,站在这座沉床式花园浮桥中间,峭壁环生,瀑布飞泄,加上水杉林遮住了阳光,此刻恍如绝境。走完浮桥是个黑乎乎的山洞,钻过山洞再见天日,不禁感叹矿坑花园的神奇。

 

(3)项目特色

尊重场地,最小干预,最大限度的保留。

寻求对这些旧有的矿坑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让人们感受它。

东方式思想和后工业设计手法相结合。

浮桥的高低错落、蜿蜒曲折,营造了不同的空间体验,形成丰富的感官感受。

带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运用。

 

(4)设计理念及设计构思

       在这样一个项目中,设计者面临很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修复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场地内植被稀少,物种贫乏,岩石风化,水土流失严重。第二个挑战是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矿坑遗址的景观价值。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矿坑和人们之间的恰当联系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者选择了同时用"加减法"应对采石矿坑特殊形态的生态修复设计原则:采取"加法"策略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来构建新的生物群落。针对裸露的山体崖壁,设计者没有采取常规的包裹方法,而是尊重崖壁景观的真实性。在出于安全考虑的有效避让前提下,设计者采取了不加干预的"减法"策略,使崖壁在雨水、阳光等自然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对于存留的台地边缘挡土墙,设计者用锈钢板这种带有工业印记的材料,对其进行包裹,形成有节奏变化和光影韵律的景观界面。

       在中国山水画和古典文学的审美启示下,该项目采取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了东方自然山水文化以及中国的乌托邦思想。不同于西方"静观"的欣赏方式,东方传统更强调可观、可游的"进入"式山水体验。设计师在平台处设置一处"镜湖",倒影山体优美的曲线,从四周都可以观看,增大了观景视域。为了改造山体稍显枯燥的立面,倚山而建一个水塔,有效地调整了其节奏,并有泉水从山中流出,增加生趣。对应水塔,在镜湖另一侧坡地顶端设置望花台,可以在镜湖的水光中看一年四季山景变幻。

       同时,在东侧山壁之上,开辟出一条山瀑,水从山顶一泻而下,与岩石撞击时带来美妙的水流声。呼应山瀑,援引中国古代"桃花源"(一种典型的隐逸思想,脱离俗世,隐入自然)的意境,顺序设置钢筒(利用悬崖的危险之势,模仿采石时的爆破之态,以倾倒之态势将游人引入栈道)——栈道(在行走之际观赏采石留下的山石皴纹,耳畔是山瀑的声响)—— 一线天(从采石残留的卷扬机坡道上开辟而来)这条惊险的游线,通过蜿蜒的浮桥(中间的平台可以让游人感受山水交映的美)进入山洞,穿过隧道便来到世外花园。这条游览路线,既精彩刺激又宁静怡人,各种自然之态均含纳其中。

       在生态修复与文化重塑的策略基础上,通过极尽可能的链接方式,场地潜力(Capabilities)得到了充分表现。一处危险的、不可达的(Inaccessible)的废弃地已经转变为使人们亲近自然山水、体验采石工业文化的充满吸引力的游览胜地。

公司总机 020-86414437

扫一扫官方微信